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,中国冰雪运动正式迈入高速发展的“黄金时代”,从政策扶持到产业升级,从竞技体育突破到全民参与热潮,冰雪运动正在成为中国体育产业的新引擎,国家体育总局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底,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已突破3.玩球直播电脑版46亿,冰雪产业规模较冬奥前增长近40%,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。
政策红利持续释放,冰雪产业迎爆发式增长
近年来,国家层面密集出台政策支持冰雪运动发展。《冰雪运动发展规划(2016-2025年)》提出“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”的目标已提前实现,而《“十四五”体育发展规划》进一步明确冰雪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地位,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,例如吉林省提出建设“世界级冰雪旅游目的地”,河北省依托崇礼滑雪场打造“东方达沃斯”,新疆则凭借天然雪场优势推动“丝绸之路冰雪经济带”建设。
产业资本同样嗅到商机,据统计,2023年全国新增滑雪场28家,总数突破800家;室内冰场数量同比增长25%,覆盖至三四线城市,国际品牌如Burton、Salomon加速布局中国市场,国产装备品牌如安踏、探路者则通过技术研发抢占高端市场,专家预测,到2025年,中国冰雪产业规模有望突破1万亿元。
竞技体育突破:从冬奥荣耀到国际赛场新势力
北京冬奥会上,中国代表团以9金4银2铜创历史最佳战绩,谷爱凌、苏翊鸣等新生代运动员的崛起更点燃了全民冰雪热情,进入新周期后,中国冰雪健儿在国际赛场持续发力:
- 短道速滑队在2023-2024赛季世界杯中多次站上领奖台,小将孙龙表现亮眼;
- 自由式滑雪选手谷爱凌虽暂别赛场,但何金博、杨硕瑞等新秀已在世界极限运动会(X Games)中崭露头角;
- 冰球项目取得长足进步,昆仑鸿星俱乐部在KHL联赛中打入季后赛,女子冰球青年队世锦赛夺冠。
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倪会忠表示:“我们正从‘冬奥练兵’转向‘全面参与国际竞争’,未来将重点培养梯队人才,并推动‘北冰南展西扩东进’战略落地。”
全民参与热潮:南方城市打破“冰雪禁区”
曾几何时,冰雪运动被视为北方专属,但如今这一界限已被彻底打破,借助室内滑雪场、旱雪技术及冰雪研学活动,上海、广州、成都等南方城市成为新增长极。
- 成都融创雪世界年客流量超百万人次,单日接待量峰值破万;
- 粤港澳大湾区通过“冰雪进校园”计划,已有超200所学校开设滑冰选修课;
- 线上平台如Keep、小红书推出“居家冰雪健身课”,相关话题播放量超10亿次。
“冰雪运动正从‘小众爱好’变为‘时尚生活方式’。”北京市滑雪协会主席李晓鸣指出,“亲子体验、网红打卡、赛事观赛等多元场景进一步降低了参与门槛。”
挑战与未来:如何避免“冬奥后低谷”?
尽管发展迅猛,中国冰雪运动仍面临隐忧:
- 可持续性问题:部分雪场因运营成本高、季节性明显陷入亏损,需通过四季经营(如夏季露营、山地自行车)平衡收支;
- 人才缺口:专业教练、赛事管理、装备研发等岗位缺口达20万人,高校冰雪相关专业亟待扩招;
- 国际竞争压力:挪威、加拿大等传统强国仍垄断雪上项目话语权,中国需在训练体系上创新突破。
对此,清华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建议:“应建立‘政府+企业+社区’协同机制,通过IP赛事(如中国杯花样滑冰大奖赛)、冰雪旅游节等提升产业韧性。”
冰雪经济的新想象空间
从“冷资源”到“热经济”,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已超越体育本身,成为区域经济转型、文化输出和国际交流的重要载体,随着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、2026年米兰冬奥会的临近,这场“白色浪潮”还将持续涌动,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所言:“北京冬奥会留下的遗产,正在改写全球冰雪运动版图。”
(全文共计1482字)
注:本文数据来源于国家体育总局、《中国冰雪产业发展报告》、公开访谈等,玩球直播部分案例为综合报道。